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罗斯福是“轮椅上的总统”;列宁的身高只有1.64米;而邓小平却只有1.524米。就是这些身材上“矮小”的人,却都以巨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下面哪些叙述符合他们的“巨人形象”?( )
①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从此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罗斯福的“新政”使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走出
④罗斯福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⑤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逐步走向富强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下图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总量柱状图,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①美国的扶植②二战后进行社会改革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④朝鲜战争的刺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全球通史》:“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它(工业革命)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出现洋楼、西餐 ②中国洋务派兴办新式民用工业
③工业革命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④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中国教育模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大国崛起·解说词》:“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上述文字描述了一项在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文件,该文件是( )
A. 《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1787年宪法》 D. 《拿破仑法典》
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在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美是直观的,她的悲是深沉的。圣母形象的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 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会发生变化 B. 艺术造型从追求意境转向追求形象
C. 造型艺术从神本主义转向人本主义 D. 雕刻艺术从服务贵族转向服务平民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纵横,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强调了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