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诗人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联...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诗人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是(   )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情感,A是描写景色的诗句,C是豪放派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D是婉约派诗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个人情感,ACD都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史书记载,大运河开通后,洛阳城店铺云集,商业繁荣。下图中哪一序号表示洛阳城的位置(   )

 

A.     B.     C.     D.

 

查看答案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研究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的思想,以下流派代表人与文献史料搭配错误的是(   )

A. 儒家——孔子——《论语》    B. 道家——老子——《道德经》

C. 墨家——墨子——《春秋》    D. 兵家——孙武——《孙子兵法》

 

查看答案

2017年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习近平在首日的会谈中主张:“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中美关系错综复杂,曲折前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在美国的发起下……举行了国际会议。……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北师大版九下历史教材

材料二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互相合作……《宣言》的发表,……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                                      

——北师大版九下历史教材

材料三 在中朝人民军队的顽强抗击下,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北师大版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四    1972年……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国际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该会议签订的条约名称叫什么?

(2)材料二中,中美之间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有何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开启中美关系“破冰之旅”历史事件的名称。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又发生在哪一年?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美两国在未来应该建立怎样的外交关系?

 

查看答案

抗战胜利70周年,习主席在活动致辞中声明我们14年抗战的艰辛和苦难,以及我们最终取得的伟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千万同胞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全国各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材料二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材料三   

战役名称

时   间

主要地点

战役指挥官

歼敌总数

A

1938年

台儿庄

李宗仁

1万多人

百团大战

1940年

正太铁路

B

4万多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 的发生地和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所持的态度及其最严重的后果。

(2)材料二所述内容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此事件的最终解决方式及重要意义。

(3)写出材料三中与“A”“B”相对应的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们14年抗战能够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查看答案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纷纷东来。……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材料二  

  

 

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是指什么道路?据材料回答“这条道路”有什么重要作用?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朝代及其共同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及其到达的最远地区。

(4)上述材料对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