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思想博大精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篇】
材料一: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
【政治篇】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
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
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
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提到的“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它是由谁首创的?
材料三:启良先生在《中国文明史》中说:秦朝建立后,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为一统”。郡县是相对于分封而言的,二者之不同,既是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之不同,亦为王权的大小之不同。
(3)材料三中两种政治制度在”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上有何不同。
材料四: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4)据材料四,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的史实依据。
【民族篇】
材料五:雍正皇帝成精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5)据材料五,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代清朝统治者是怎样管辖西藏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A. 高速度、低通胀 B. 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 信息化和全球化 D. 高速度和低失业率
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认为“人类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匣”。那么,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 )
A. 牛顿经典力学 B. 相对论
C. 量子力学 D. 网络信息技术
如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该是( )
A. 英国宪章运动 B. 法国大革命 C. 巴黎公社成立 D. 《共产党宣言》发表
明治政府的开国元勋之一井上馨说:“化我国为欧洲帝国,化我人为欧洲国民。只有如此,我帝国方能与泰西各国齐跻于同等地位。”他的说法是指( )
A. 废藩置县 B. 文明开化
C. 颁布宪法 D. 四民平等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B. 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C.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D. 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