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世界是一个整体,地球村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大家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世界是一个整体,地球村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大家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点1: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观点2: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失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1)关于“世界历史”何时开始的问题,材料一的两种观点认识有什么不同?

材料二: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2)罗斯福是如何改变材料一中这种状况的?该政策有什么创新?

材料三:当时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军事任务突然压来,由于共和国在帝国主义战争结束时似乎已经陷于绝境,……我们犯了错误: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

                                                        ——《列宁选集》,第4卷

(3)列宁是如何纠正错误的?这种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材料四:当人们从战火的灰烬中走出来,是否意味着和平时代的到来?战后漫长而又短暂的半个世纪里,两个超级大国给世界带来如此强大的震撼。……震撼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

(4)材料四中“两个超级大国给世界带来如此强大的震撼。”指的是什么?这一震撼开始和结束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五: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克汽车时,3000美元给韩国装配工人,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余下近4000美元是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5)材料五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领域怎样的发展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相继建立了哪些区域性经济组织?这一趋势的重要表现是什么?

材料六: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6)图一、图二中的交通工具分别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图三 “棱镜门”网络泄密主要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核心技术?

(7)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下去,谈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1)材料一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1500年(新航路开辟);材料二认为是大工业(工业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 (2)罗斯福新政。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3)实行新经济政策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 (4)“强大的震撼”指的是美苏争霸(或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5)经济全球化。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非盟等(任答出两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6)图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图二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 (7)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任答2点,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观点1“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观点2“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可知,材料一中的观点1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1500年(新航路开辟);观点2认为是大工业(工业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其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 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由此可知,罗斯福通过罗斯福新政改变材料一中的状况的。其特点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 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 1927 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 1913 年的水平。由此可知,列宁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纠正错误。其特点是: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成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 解散,冷战结束。由此可知,“强大的震撼”指的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5)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了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为了顺应这一趋势,相继建立了很多区域性经济组织,例如,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非盟等。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由此可知,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区域性经济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非盟等(任答出两个)。重要表现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6)根据材料五中图一“韩国‘岁月号’沉船”、图二“马航MH370”、图三 “棱镜门”和所学知识,美国人富尔顿制造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由此可知,图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图二是第二次科技革命。图三 “棱镜门”网络泄密主要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电子计算机。 (7)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关系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对亚太地区重新“安排”,1921-1922年,美国主导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参会的九国签署了一系列包括专门针对中国问题的条约,但作为参与国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却反受其害。

——摘自《新课程历史学习报》(2011年14期)

(1)材料一中,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反受其害”?

材料二 1942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整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并概括当时中美关系转变的表现。

材料三 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何时因何事开始走向正常化?根据材料三,归纳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

材料四 国际在线专稿:当地时间4月6日至7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特朗普总统举行中美元首会晤。这是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现任领导人的首次会晤,收到全球高度关注。多家欧洲主流媒体对此次会晤进行了报道,并对会晤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未来的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查看答案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是中国人的理想,也是各国目标。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探索篇】

材料一:以1861年年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是指什么?孙中山在中华复兴征途上“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指的是什么?

【奋斗篇】

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结合材料二说说毛泽东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又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国强民富的道路?

【强国篇】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民族复兴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摘自邓小平《在深圳、珠海等地的谈话》(1992年)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是针对什么问题?此次谈话有何重大意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主张?

材料五:20世纪50年代,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东山再起”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思想博大精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篇】

材料一: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

【政治篇】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

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

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

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提到的“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它是由谁首创的?

材料三:启良先生在《中国文明史》中说:秦朝建立后,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为一统”。郡县是相对于分封而言的,二者之不同,既是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之不同,亦为王权的大小之不同。

(3)材料三中两种政治制度在”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上有何不同。

材料四: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4)据材料四,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的史实依据。

【民族篇】

材料五:雍正皇帝成精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5)据材料五,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代清朝统治者是怎样管辖西藏的?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A. 高速度、低通胀    B. 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 信息化和全球化    D. 高速度和低失业率

 

查看答案

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认为“人类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匣”。那么,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    )

A. 牛顿经典力学    B. 相对论

C. 量子力学    D. 网络信息技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