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勇,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
A. 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 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A.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 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
﹣﹣《历史教学资料》
材料二 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尔《美国世纪》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的“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哪个工业部门? “工业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美国在电、汽车、飞机三种技术上取得革命性进展是哪次革命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进行这次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棉纺业、面粉、造纸、印刷、航运等各类民族工业,在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近代城市逐步发展起来。
﹣﹣摘编自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二 1949﹣2006年我国城市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如图)
材料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无序扩张等现象,严重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何成刚《史科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原因及分布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1978年后城市人口怎样的变化趋势?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推进城市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日本对历史问题、领土问题的错误认识是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1)材料一中“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哪一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军队在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经过极其艰苦激烈的战斗,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奇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两次重大战役?体现了中国军人在抗战中的什么精神?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选自《人民日报》
(3)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的性质,并指出其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国崛起之路,曲折而又艰辛,历史上的经验,值得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等。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国在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日本。中国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 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材料三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
(2)材料二中的“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郑和的远航有什么意义?
(3)根据材料三,清朝采用了哪种对外贸易政策?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4)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