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不容忘却。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遍四大洲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60多...

历史不容忘却。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遍四大洲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6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30亿人被卷入战火,军民共伤亡1亿多人,财产损失无法估算。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战争机器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兵燹(音:xiǎn,战乱)之灾。由于战争的空前残酷,20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作“极端的年代”。它“激起了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美好的设想”。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作“绞肉机”的是哪一次战役?一战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什么条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的文件是什么?哪次战役被称作二战的重要转折点?1945年2月,在哪次会议中做出成立联合国的决定?二战后,美国实行了冷战政策,该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事件是什么?你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请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至少写出两点。

 

(1)凡尔登战役;《凡尔赛和约》 (2)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战役(或中途岛海战);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70 (4)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和平来之不易,战争的悲剧不能重演,我们要珍惜和平;人民是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者;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要实现共同发展,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各国都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一定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问题,共创美好未来;以史为鉴,树立和平意识;发挥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恐怖主义;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矛盾等(以上提示,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得分,只答一点不得分) 【解析】试题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历史上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一战以后,战胜国在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操纵会议的是英、法、美三国,会议签署了《凡尔赛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出现了暂时的和平。 (2)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二战中发生于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迫使德军投降,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成为二战的转折点。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分区军事占领,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1947年,美总统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3)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4)本题答案开放,旨在考查学生对战争的认识。通过分析世界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我们认识到: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规模空前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和平来之不易,战争的悲剧不能重演,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通过对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二战后两级格局的形成,我们得出的认识是: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通过对二战胜利的原因分析,我们得出的认识是: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要实现共同发展,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各国都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一定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问题,共创美好未来。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染卢沟桥、血肉筑长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八年级某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材料四  习近平的周边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民间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 “共和之路”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

(3)材料三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创的?

(4)举两例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5)纵观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国之鉴》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独立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186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四位。但是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摘自岳麓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1)材料一中,英国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与1689年英国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密切相关?

(2)材料二所述史实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解决材料二中所述矛盾问题,美国颁布了什么文献?

(3)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的特点?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信息及所学内容,列举下列历史知识。

(1).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2).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                     的签署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5).我国对外开的窗口城市               

 

查看答案

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013年,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的主题是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2015年,在中国倡导下,亚投行正式成立。这些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趋势是                              (     )

A. 区域化B.多极化C.集团化D.全球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