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二战结束后最富强的美国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崛起的原因却是很相似。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反思,回答问题。

探究一:人物篇

(1)美国在大国崛起历程中,经历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请分别写出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2)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探究二:文献篇

(1)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什么文献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统治?

(2)美国独立战争中,哪一文献的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 1862年颁布,体现美国人权进步的又是哪一文献?

探究三:科技篇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被称为“世界工厂的是哪一个国家

(2)迈出了人类航空技术第一步的重大发明是什么?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探究四:改革篇

(1)1933年,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其“新”在何处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改革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什么?

探究五:思索篇

大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探究一:人物篇 (1)华盛顿、林肯 (2)邓小平 探究二:文献篇 (1)《权利法案》 (2)《独立宣言》、《解放黑奴宣言》 探究三:科技篇 (1)英国 (2)飞机 (3)计算机网络技术. 探究四:改革篇 (1)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探究五:思索篇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恰当的政策调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探究一:人物篇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林肯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由此可知,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分别是华盛顿、林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由此可知,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探究二:文献篇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由此可知,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统治。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美国独立战争中,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诞生。美国南北战争中,1862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告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体现了美国人权的进步。由此可知,《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解放黑奴宣言》体现了美国人权的进步。 探究三:科技篇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迈出了人类航空技术第一步。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 探究四:改革篇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1933年,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其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因此,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由此可知,“新”在: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采取的重要举措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探究五:思索篇 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使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恰当的政策调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过往甚密,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引人注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当时中国和日本分别正在开展什么运动?

材料三  (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的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四  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

(2)材料三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下关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简要回答这次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材料四中表述的情形与哪一历史事变密切相关?

材料五  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作榜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   

——2014年外交部长王毅的讲话

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日关系怎样才能健康发展?

 

查看答案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与社会实践互动,照亮社会前行的每一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中国人一直在追逐“中国梦”,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怀的“中国梦”更加多样,也更富有强国愿望……康有为怀的是“大同梦”,孙中山怀的是“共和梦”,梁启超怀的是“启蒙梦”……         

——摘自《中国人的“中国梦”》

材料二

1915年9月15日,一本杂志在上海黄浦江畔创刊,一年后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发行量接近16 000份,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发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呢?就因为过去很长时期之内,我们对马列主义的理解存在着一些教条化的倾向,僵化的东西比较多。所以实际生活当中,就受到很多束缚,改革开放迈不出步子。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掀起的变法运动是什么?孙中山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领导革命斗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谁?

⑶材料三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重新确立的?

⑷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奋斗不已。请举出一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艰苦创业,堪称民族脊梁的人物

 

查看答案

请按要求列举相关历史知识

(1)古代史书说他开通“西域道”(即“丝绸之路”),他是                .

(2)1952年                       完成,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3)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4)被称为“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的是                 .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发动                    登陆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查看答案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反映了( )

A. 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C. 美国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013年,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的主题是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2015年,在中国倡导下,亚投行正式成立。这些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趋势是                              (     )

A. 区域化B.多极化C.集团化D.全球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