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图下方的三个官职被合称什么?上图反映了哪种官僚制度?是哪个朝代确立的?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
——《明史·职官志》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世界格局出现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大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B. 经济发展不平衡
C. 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D. 地区冲突激烈
“用希特勒制衡斯大林、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以换取祸水东流”的阴谋出现在 (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就注定这场改革( )
A. 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B. 没有任何成效
C. 废除了农奴制 D.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西方“步入近代”的社会巨变: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与这些变革不相关的事件是:( )
A. 文艺复兴 B.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C. 工业革命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