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情境一: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 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分析:该情境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情境中 ”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2)情境二: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周恩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右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分析:情境中“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上述两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史实或史料做出正确的推论。
(1)史实:商鞅的经济和政治改革无疑远比他的武功更为重要……公元前350年,“开”(废除之意)田之阡陌……他废除了旧的固定的占地制度(井田制)……而代之以单位面积可以不同的更为灵活的制度。
——《剑桥中国史》
推论:
(2)史实:“法令出一’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裁而天下无所制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推论:
(3)史实:所载的货物包括上等丝绸、刺绣和其他奢侈品,作为在航程中赠送给当地统治者的礼物……但是就朝廷而言,在这种交往中政治利益高于经济利益。郑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
——《剑桥明史》
推论:
(4)史实:辛亥革命对徐州(当时的行政称谓多以铜山县为代表)的影响是巨大的,武昌城头炮响的第二个月,徐州的同盟会会员周仲穆等人便积极响应。12月3日。 以同盟会会员、铜山县自治研究所所长王少华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召开了铜山县各界代表会议。决定铜山独立,成立铜山县政府, 宣布铜山光复。
——《徐州简史》
推论:
(5)史实:“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推论:
(6)史实:“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试 图的征服活动。”“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我相信, 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美国总统杜鲁门
推论:
假期同学们往往会到一些旅游景点参观游玩,请你观察下列历史景点,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前三幅图片反映了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他们代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文明成就。请你按历史先后顺序用图片名称排序。
(2)导致图四成为一处遗址的罪魁祸首是谁?
(3)保护历史遗址,请你设计一条保护历史遗址的宣传语。
音乐创作源自现实生活。下列音乐作品,反映的历史情况不属实的是( )
A. 《英雄交响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 《义勇军进行曲》----反侵略的号角
C. 爵士乐----源自美洲印第安人的反抗 D. 《国际歌》----无产阶级革命的赞歌
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为此,1967年西欧国家建立了( )
A. 欧洲共同体 B. 世界贸易组织 C. 欧洲联盟 D. 亚太经合组织
《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D.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