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那么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而理解、把握图片资料表达的主旨,这也是中考要求的读图能力。认真阅读下面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黄鼠狼给鸡拜年”是中国漫画家华君武1947年创作的漫画。该漫画讽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当时世界格局的角度分析这一事件出现的原因。
(2)图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影响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读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说: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认真读图,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解读这三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写一篇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字数120左右。
图一 莎士比亚 图二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图三 瓦特和改良蒸汽机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材料一中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材料一中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对于材料二中的“一五”计划的实施有什么影响?
(2)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一五”计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3)对于中共中央对“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建议,你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材料二 “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并不足以革新国家……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对中国现(近)代化的探索虽然没有成功,但这一探索经过现代化这一中国近代社会最宏观、内在而深刻的历史运动的整合,化为一股强大不可阻挡的物质力量,给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1)材料一中的“道”和“器”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化探索在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怎样的条件?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2月14、15日,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将在郑州召开。12月16 日上午,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的印度共和国外交国务部长辛格带领代表团到河南洛阳参观……(如下图)。
材料二 印度与我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的交往渊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中印两国就有往来,隋唐时期交往就更为频繁。孟加拉、印度半岛东西两岸,经常有中国商船泊港;印度的商船也经常到广州、泉州来贸易。唐朝输往印度的商品有麝香、丝织品、瓷器及铜钱等。从印度输入的物品有宝石、珍珠、棉布、胡椒等。在唐代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两国的佛教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两位高僧……。
(1)阅读材料一并观察图片,材料一中的“……”代表的是什么?当初统治者修筑它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中国的高僧指的是谁?并说明他对中印文化交流的突出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它们反映了怎样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