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出现铁器和牛耕是在       时期,          时期得到推广。依据材料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间,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

①材料二中描述的江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富,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常熟,天下足”。                       

   —— 摘自《陆游集》

②材料三中描述的史实反应出经济格局上的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二例说明宋代中国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

 

(1)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①变化:江南得到了开发,经济进一步发展。原因: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②变化: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或经济重心南移)表现:农业人口超过一亿,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改进;煤的开采世界第一,铜、铁灯金属的冶炼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商业繁荣(或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出现早市、夜市,沿街设立店铺;开始使用纸币,出现娱乐场所瓦子;有春节(或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等。(史实正确,符合题意,任意两点即可) (3)因素:根据实际制定恰当政策;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维持地区和平稳定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①根据材料二中“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的内容可知,江南得到了开发,经济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所以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根据实际制定恰当政策;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维持地区和平稳定。社会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数总数的15%上升到72%。导致这样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    B.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C. 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D.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观察下边关于一战的漫画《友谊链》,作者的主要寓意是( )

A. 表达对塞尔维亚的同情    B. 讽刺意大利的倒戈和投机

C. 痛斥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    D. 揭示一战演变成世界大战的根源

 

查看答案

下列图片从图一、图二到图三,不能反映建国以来(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    B. 都实现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C. 都是对生产关系的改革    D. 深刻的影响了农业发展的进程

 

查看答案

“一战后,日本对中国采取了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下列选项中反映“新的高潮”的是( )

① 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     ② 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

③ 冲击了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     ④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   )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仰商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