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 批判继承 B.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 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 完全否定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 挽救中华民族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推翻清朝政府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以下是某同学收集到的孙中山年谱的一部分
1894年11月,通过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会员发展到一百多人 |
1899年,孙中山为自己亲手编写的《支那现势地图》作序 |
1902年,孙中山在东京嘱留学生刘成禹撰《太平天国战史》(该书1904年在东京发行) |
1905年春,与严复辩论,坚持认为革命才是改革中国政治的良方 |
1905年11月29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日本东京正式发行 |
以上活动,表明孙中山( )
A. 完成了推翻清朝的准备工作 B. 注重革命宣传与舆论斗争
C. 实现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 D. 追求民权为本的大同理念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
A. 节约生产成本 B. 便于官府监管 C. 带动民用工业 D. 临近销售市场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据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