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上仕途的现象”他主要赞扬中国科举制度的( )
A. 自由性 B. 广泛性 C. 民主性 D. 公正性
《三辅旧事》上曾说: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江充给他出了个主意,教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由此推断( )
A.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 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纸张
C. 纸张比丝帛便宜 D. 当时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非常普遍
如果古代有微信,张骞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出使西域的经历后,以下评论错误的是( )
A. “中原的丝绸、水稻、漆器以后能方便传到西域了”
B. “中原地区的人们今后可以吃到从西域传入的葡萄、核桃、石榴”
C. “了不起!你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D. “世界因你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生活用品等。下列选项中,能代表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有( )
①干栏式房屋 ②半地穴式房屋
③绘有稻穗纹的陶器 ④司母戊鼎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解读史料,问题探究。
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
“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请回答:
(1)阅读材料指出文中的“和议”是哪一历史事件?它是哪两个政权签订的?
(2)根据材料,请从两方面概括黄仁宇先生认为该事件有什么影响?
(3)你是否同意黄仁宇先生的观点呢?请再举一个类似事件加以证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1)根据材料一归纳开元年间繁荣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汴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陆游《常州奔牛闸记》
材料三: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南方湖泊增多,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一直比较丰富,不仅原有的湖泊面积增大,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湖泊。
(2)材料二反映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