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解读史料,问题探究。 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和...

解读史料,问题探究。

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1)请举出宋朝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例子各一项。

(2)评价历史问题应该科学而全面,我们经常会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谈谈你对此和议的看法。

 

(1)澶渊之盟;辽、北宋。 (2)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取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合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3)同意。如:绍兴和议,一方面南宋向金称臣,送“岁币”,这对南宋来说是屈辱的。但双方议和,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双方和平相处,促进了民族交融。(意思相近即可) 不同意。如:绍兴和议,是南宋政府向金乞降的结果。南宋向金称臣,南宋地位一落千丈,每年又向金交纳银25万两,绢25万匹,给南宋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与屈辱,百害而无一利。(可从不同角度论述,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四十余年的战争,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2)根据材料内容“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和“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可知,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取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合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3)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同意议和。如:绍兴和议,一方面南宋向金称臣,送“岁币”,这对南宋来说是屈辱的。但双方议和,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双方和平相处,促进了民族交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1)根据材料一归纳开元年间繁荣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汴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陆游《常州奔牛闸记》

材料三: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南方湖泊增多,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一直比较丰富,不仅原有的湖泊面积增大,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湖泊。

(2)材料二反映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宋朝)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3)根据材料四,与唐朝相比,宋朝在商业贸易方面有何进步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短命的隋朝,两位帝王让后人记忆尤深。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是全世界公认的明君,在位期间大有作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隋炀帝杨广,虽荒淫,但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在北方重新建立大一统王朝,结束了长达近300年的分裂。

                                        ——《短命的隋朝,给我们的历史留下了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方面说说隋朝“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是什么。

材料二:(贞观十八年)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

材料三: (宋太祖)一日召开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宋太祖“欲息天下之兵”的原因,并从“兵”这个方面说出宋太祖采取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

          

(4)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可知当时统治者采取什么制度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管辖?该制度是如何具体规定的?

 

查看答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天下和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之国力强大、文化先进,增强了周边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唐朝先后统一东突厥和西突厥,并设立安西与北庭两大都护府管理军政要务。对其他民族地区,唐朝也都……予以有效管辖。唐朝统一领导与治理下的各民族蓬勃发展,促进了唐朝国力的强盛和疆域的扩大。

——《为什么说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材料一中“设立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这两个都护府管辖的是哪一地区?唐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对吐蕃、南诏、靺鞨等其他民族地区进行“予以有效管辖”?(举2例说明即可)

材料二:新罗与唐朝一向保持友好关系。……新罗人张保皋、郑年二人都有勇力,在唐禁军中做小军官。……日本大规模吸收汉文化是在唐朝。据史书所载,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每次总有留学生、学问僧多人附使船同来中国。……唐与天竺诸国,聘使常有往来,到唐玄宗时次数最多。

(2)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唐朝对外交往有何特点?请列举一个唐朝对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唐朝友好的民族交往与对外交往对唐朝的发展的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

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朝“市舶之利”主要得益于(  )

A. 周边少数民族的朝贡    B. 海外各国的进贡

C. 开封等城市的商业贸易    D. 海外贸易的发展

 

查看答案

“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始,益州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这段史料讲述了(  )

A. 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    B.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 造纸术的产生过程    D. 圆形方孔钱的铸造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