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工业化是近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化进程充满艰难曲折,带来无限生机,也...

工业化是近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化进程充满艰难曲折,带来无限生机,也带来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把1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年一1916年则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41.3家,1916-1920年达到年均124.6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

(1)材料一主要说明了什么?这一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资本家拥有的生产资料创造性地使用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图三  新中国某―历史时期的宣传

(3)为改变材料三中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为迅速实现工业化,我们党曾急于求成,走了弯路。图三是新中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宣传? 

材料四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4)举出苏俄的一个事例来论证“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南方谈话的内容与中共十四大哪一重大决定相一致?

 

(1)说明:1913—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短暂的春天”;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赎买政策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 (3)实施一五计划;大跃进; (4)苏俄新经济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一系列数字可知,材料一说明了1913—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短暂的春天”;其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新中国建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的数字可知,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对比表”中的增幅数字可知,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据材料二“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图三中显示“快马加鞭,不到十五年就要赶超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是新中国大跃进运动时期的宣传;大跃进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的提高计划指标,它表现在工业上首先是要求钢产量指标翻一番,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 (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可知,苏俄新经济政策,论证了“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谈话的内容与中共十四大相一致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核心内容是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政权建设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古今中外莫不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那闪光的大旗面前,大清龙旗显得那么古旧;在近代资产阶级议会面前,军机处已显得那么落伍。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

(1)古代雅典在谁当政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与雅典相比,秦朝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2)《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所宣传的共同思想观点是什么?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他通过哪一革命实践试图建立这样的国家?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至为完美的国家"不能实现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4)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倡“法治”?新中国成立初期,哪一举措体现了材料四作者的观点?

 

查看答案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

A. 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 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 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查看答案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这场特殊战争开始于(  )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马歇尔计划实施    C. 北约组织成立    D. 华约组织成立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时期工程规划署印发了一张海报《工作付酬的美国》,这宣传的是新政的哪一项措施?(  )

A. 恢复银行信用    B. 调整农业    C. 兴办公共工程    D. 对工业的调整

 

查看答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都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掀起巨大的浪花。“浪花”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

A. 建立的社会制度                     B.革命进行的方式

C.人民群众的参与                     D.旧统治的结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