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稍纵即逝,放眼世界今天很多国家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也有的国家错失当时发展机遇。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l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1)材料一中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同一时期,日本曾抓住机遇通过哪场改革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材料二 失败也是一种机遇。甲午战败,严复觉得中国再不振兴,就要亡种亡国,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进行维新改革,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摘自《中国近代史选编》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严复的救国思想。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实践严复思想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中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有什么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有哪些共同机遇?
材料四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某些尝试…到1983年年底,几乎全部的农业都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材料四中给农村来深刻变化的机遇的具体政策是什么?
材料五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说:“……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
(5)材料五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势?中国抓住这次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工业化是近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化进程充满艰难曲折,带来无限生机,也带来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把1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年一1916年则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41.3家,1916-1920年达到年均124.6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
(1)材料一主要说明了什么?这一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资本家拥有的生产资料创造性地使用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图三 新中国某―历史时期的宣传
(3)为改变材料三中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为迅速实现工业化,我们党曾急于求成,走了弯路。图三是新中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宣传?
材料四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4)举出苏俄的一个事例来论证“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南方谈话的内容与中共十四大哪一重大决定相一致?
政权建设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古今中外莫不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那闪光的大旗面前,大清龙旗显得那么古旧;在近代资产阶级议会面前,军机处已显得那么落伍。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
(1)古代雅典在谁当政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与雅典相比,秦朝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2)《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所宣传的共同思想观点是什么?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他通过哪一革命实践试图建立这样的国家?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至为完美的国家"不能实现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4)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倡“法治”?新中国成立初期,哪一举措体现了材料四作者的观点?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
A. 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 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 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这场特殊战争开始于( )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马歇尔计划实施 C. 北约组织成立 D. 华约组织成立
罗斯福新政时期工程规划署印发了一张海报《工作付酬的美国》,这宣传的是新政的哪一项措施?( )
A. 恢复银行信用 B. 调整农业 C. 兴办公共工程 D. 对工业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