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同时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1992年,在五个经济特区中,外商实际投入约占全国外商总投资的29%;涌现出了一百多个技术和管理先进、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创汇企业。对外开放以来,特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请用一句话评价材料一图片中的人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试举一例在建国后党的历史上最能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会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文革”结束初期是如何“打破思想僵化”的?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国党和政府在农村是如何“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的?随后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上又做出了什么调整?

(3)根据材料三,归纳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五个经济特区中,哪一个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代表?

(4)你能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得出哪些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可以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为全国提供宝贵的经验等。(任答一点)深圳。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任答一点) 【解析】(1)图片一中的人物是邓小平,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整理文化大革命的失误,确立了“解放思想,事实就是”的思想路线。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文革中的失误以及“看两个凡是”的思想观念,党内组织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经过讨论,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立了解放思想事实就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8年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生产力发展中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根据材料三中的内容可以归纳出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为全国提供宝贵的经验等。深圳是第一个开放的经济特区,也是对外开放的代表。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观点。

(2)中国传统文化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在汉朝时期是如何实现的? “以儒学为正宗,融汇释道”中的“道”指什么?

(3)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清中叶以前表现为“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试以宋朝为例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魏源编写的《天演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

 

查看答案

二战中,诺曼底登陆后,德国陷入美英和苏军东西两线的夹击中。    (     )

 

查看答案

大化改新成功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转型。    (     )

 

查看答案

1927年,毛泽东在江西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