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传媒评价“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传媒评价“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一“创造”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元旦讲话依旧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表示不会屈服于压力。如此强硬的态度预示着今年两岸关系僵局在没有“九二共识”的情况下,将难以化解,两岸和平发展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势必增添不确定因素。

-----中国台湾网

(1)材料一中这一“天才创造”指的是什么?香港是何时回归的?

(2)材料二中声声呼唤“母亲“的是谁?它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

(3)今天的台湾问题是如何造成的?材料三中“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1)一国两制,1997、7、1 (2)澳门, 葡萄牙 (3)1949年渡江战役国民党退守台湾造成的;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有利: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或一国两制等),不利:台独势力(或国际反华势力等)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运用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由构想进入实践。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97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2)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结合所学可知, Macau是葡语澳门,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4月23月,渡江战役后,国民党打败退守大台湾造成的,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人民的内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 1992年11月,在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中国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海峡两岸同宗同文,中华文化影响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制定、调整、完善对台方针政策;实行“一国两制”的目的是为了两岸三地繁荣稳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等。不利因素:国外反华势力和敌对分子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不希望中国统一,千方百计的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止中国崛起;台湾岛内的台独分子希望把台湾独立出去,他们与过外反华势力勾结,阻止国家的统一 ;海峡两岸长期分离,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了解不够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材料一:从1950年开始,全国分批进行,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许多地区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他们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1)材料一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当前,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2)根据材料一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是指什么?

材料三: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3)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据此,我国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问题时不断探索和完善各项政策,就此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

 

查看答案

(1)该图中的宪法是(       )年,在(                    )会议上通过的。

(2)它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查看答案

(1)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该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

(2)请简要说说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共存、________________、荣辱与共。

 

查看答案

1956年底,我国通过完成_______________最终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