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英国发动这场战...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  )

A. 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    B. 割占中国香港岛

C. 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D. 消灭清政府,瓜分全中国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以虎门销烟为借口,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因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太宗从隋朝的兴亡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懂得“为君之道”,明白了怎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他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采取的措施是(  )

A. 虚心纳谏    B. 轻徭薄赋    C. 科举选才    D. 微服私访

 

查看答案

下列示意图空格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

A. 管仲改革    B. 商鞅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大化改新

 

查看答案

世界历史是一部大国崛起和衰落交替的历史,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关系的主角,大国之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他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大国崛起》

材料三:“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材料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然成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全球经济力量。调速增效成为中国经济打造可持续增长“新常态”的关键所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既是全球“新局势”的重要组成,又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在“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互动方式正在重构,全球经济再平衡进程提速。……从金砖银行到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从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到推进贸易便利化,中国正不断增强与世界经济的“粘合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始于15世纪前后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西方世界为了“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先后召开了哪两次会议?二战后又形成了什么样的新世界秩序?

(3)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崛起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结合材料四,概括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改革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是利益的触动。1898年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了革新运动,出台了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学校,提倡西学,裁汰冗员,削减旧军,重练海陆军等措施。此举触犯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在其镇压下失败。

材料二:改革往往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日本的明治维新,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在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危机的倒逼下催生的。

材料三:改革需要勇气。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和非凡的指挥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业。“他看清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深刻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深沉愿望,把握住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律,紧紧依靠党和人民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伟业。”

(1)材料一指的是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2)日本和美国的改革分别是在什么社会矛盾和危机的倒逼下催生的?

(3)中国改革开放始于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体现邓小平“勇气和智慧”的史实。(举一例即可)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引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议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918年至1919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1)材料一中,给大清国带来了些许新的气象的是什么运动?请列举出运动中创办的一个代表性军事工厂。材料二中,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3)根据材料四,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