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生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对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意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牢记历史仇恨,认清日军侵华的本质 B. 了解全面抗日战争的全部过程
C. 明确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 D. 认识中共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
A. 发动南昌起义 B.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C. 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D. 缔造中国共产党
女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里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时装上也显示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描述反映民国时期发生改变的一项社会习俗是( )
A. 剪发辫 B. 易服饰 C. 废缠足 D. 改称谓
“学生激扬焚贼府,商人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意义是( )
A.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B.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 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对中国人而言,十九世纪是一个危机世纪、艰难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 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开国大典 C. 甲午战争 D. 红军长征
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