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催人奋进的动力。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催人奋进的动力。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仔细阅读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古代交往篇】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①代表的城市。西汉时期,为加强对③等地区的管理,于哪一年设置了专门管理的机构?

【近代探索篇】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2)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是由哪一阶级领导?与“共和之路”相关的政党名称?

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性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我们取得了什么革命的胜利?

【现代复兴篇】

材料四: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4)在“伟大的历史转折”中我们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5)历史感悟: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为了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应该怎样做?

 

(1)长安 公元前60年 (2)地主阶级 同盟会 (3)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5)有关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的,所以①代表的城市是长安。由图片可知③指的是西域地区,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公元前60年汉朝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事务。 (2)依据材料二的内容“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救之路”指的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共和之路”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政党组织叫做中国同盟会。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根据材料四的内容可知这个历史性的转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际合作;检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新的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他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统一度量、推行县制……顺应了急剧变革的历史潮流。

材料三: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后来在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将之系统阐述为三民主义。

材料四:“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材料五:列宁认为,对落后的国家来讲,农民是社会各种力量中“决定性的因素”,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至关重要。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                              

——曾长秋、王千慧《青海社会科学》

材料六:“……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

                           ——摘自罗斯福总统1933年3月4日就职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是谁?其“重农桑”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的纲领中,哪一内容体现了孙中山的民生主张?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推行哪一重要政策?

(5)根据材料五,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苏俄在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其中为“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措施是什么?

(6)针对材料六中农场主的问题,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7)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学习,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下边名为《圆满》的漫画,嫦娥手捧写有“中国”字样的四分之一圆飞了过来,地上各国人民欢欣鼓舞。该画所反映史实的主要意义是(  )

A. 推动政治多极化趋势

B. 世界贸易组织由此成立

C.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D. 瓦解美苏两极政治格局

 

查看答案

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一现象直接来自于    (   )

A. 欧元的发行    B. 欧盟的成立

C. 欧盟的扩张    D. 欧共体的组建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后出现了社会主义,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新经济政策    D. 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这段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

A. 《辛丑条约》    B. 《凡尔赛和约》    C. 《九国公约》    D. 《马关条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