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博弈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经济实力的较量】 材料一:19世纪末2...

【博弈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经济实力的较量】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如下表)

(1)引起材料一中英法与美德工业位次发生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你从表中所反映的问题,预测191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局势。

【军事上的较量】

材料二:(一战前)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到法国被德国吃掉。……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摘自《丘吉尔的一生》

(2)在材料二中,丘吉尔称俄国为“魔王”,但是英国仍然和法、俄合作组成什么军事集团?

材料三: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摘自《丘吉尔的一生》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1941年后英国与“魔王”打交道的史实。

【政治上的较量】

材料四: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英.法.美操纵,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完全处于无权的地位。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材料四中的“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最终确立了怎样的新秩序?

材料五: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政治文明历程》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为“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提出何种政策?

(6)当今世界,这样的“博弈”依然存在,给国际安全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

 

(1)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协约国 (3)《联合国家宣言》或雅尔塔会议等(任答一点即得分)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冷战 (6)增强综合国力;和平合作,共同发展;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等等(任答一点即得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这是在第二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和法国。这一变化导致了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一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军事同盟是三国协约。 (3)根据材料三中的时间1941年,可知这个时期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二战中英国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同德国作战;参与了雅尔塔会议,商讨了如何战败的德国等。 (4)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19年,可知这是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重新调整了国际新秩序,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根据材料五的时间1946年和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及杜鲁门演讲的内容,可知在二战后,美国想要称霸世界,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标,美国针对苏联推出了冷战政策。 (6)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增强综合国力;和平合作,共同发展;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等等 点睛:关于本题考查的内容,应该掌握关于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的相关内容;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互比较产生的历史影响;各个时期产生的对立的军事同盟等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主与法治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从专制、人治走向民主、法治的历史。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方社会的法治之光】

材料一:这部法典刻在一根石柱上。……它保存得相当完整。它是了解巴比伦社会的重要的材料,同时也是目前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法典。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提及的这部法典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关于欧洲“‘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归纳这些文件的共同作用。

【文明中国的法治历程】

材料三:它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它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它是我国诸子百家中的一家。

(3)指出材料三中的“它”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四:一个清明社会的出现,必须以法治作为前提,而且保证执法的公平性。李世民登基伊始,便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订《武德律》,制定《贞观律》,后来,长孙无忌又组织19位大臣与法律专家为《唐律》作注,完成《唐律疏议》三十卷。

                         ——《大国崛起》

(4)根据材料四,说一说《唐律疏议》为我国哪一盛世局面奠定法制基础?

材料五:

(5)材料五所示宪法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6)2017年5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对此,你打算如何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查看答案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催人奋进的动力。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仔细阅读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古代交往篇】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①代表的城市。西汉时期,为加强对③等地区的管理,于哪一年设置了专门管理的机构?

【近代探索篇】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2)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是由哪一阶级领导?与“共和之路”相关的政党名称?

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性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我们取得了什么革命的胜利?

【现代复兴篇】

材料四: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4)在“伟大的历史转折”中我们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5)历史感悟: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为了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应该怎样做?

 

查看答案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新的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他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统一度量、推行县制……顺应了急剧变革的历史潮流。

材料三: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后来在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将之系统阐述为三民主义。

材料四:“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材料五:列宁认为,对落后的国家来讲,农民是社会各种力量中“决定性的因素”,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至关重要。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                              

——曾长秋、王千慧《青海社会科学》

材料六:“……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

                           ——摘自罗斯福总统1933年3月4日就职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是谁?其“重农桑”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的纲领中,哪一内容体现了孙中山的民生主张?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推行哪一重要政策?

(5)根据材料五,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苏俄在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其中为“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措施是什么?

(6)针对材料六中农场主的问题,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7)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学习,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下边名为《圆满》的漫画,嫦娥手捧写有“中国”字样的四分之一圆飞了过来,地上各国人民欢欣鼓舞。该画所反映史实的主要意义是(  )

A. 推动政治多极化趋势

B. 世界贸易组织由此成立

C.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D. 瓦解美苏两极政治格局

 

查看答案

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一现象直接来自于    (   )

A. 欧元的发行    B. 欧盟的成立

C. 欧盟的扩张    D. 欧共体的组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