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的人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拷到白头仍未重金石。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常设哪两项考试科目?

(2)该制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至少两点)?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注:指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千里长河是指什么?它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凿的?它以哪座城市为中心?写出流经扬州的那段运河名称。

(2)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对该河做出了怎样的评价?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4)今天扬州发展应如何挖掘该河的潜力?

 

(1)隋大运河,隋炀帝,洛阳;邗沟。 (2)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的交流,认为隋炀帝开大运河功大于过。 (3) 大运河成为贯通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沿岸城镇发展。 (4)旅游、运输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千里长河”是指隋大运河;隋炀帝为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因此,“千里长河”是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以洛阳为中心;流经扬州的那段运河名称是邗沟。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胡曾只看到了开凿大运河的劳役繁重,造成了隋朝的灭亡;材料二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的交流,认为隋炀帝开大运河功大于过。 (3)根据材料三“其为利也博哉”“仰此一渠”和所学知识可知, 大运河的开通有其重大的积极作用,大运河是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是沟通亚洲内陆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的工商业发展;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4)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今天扬州发展应挖掘大运河旅游、运输、渔业、灌溉等方面的潜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开放与革新的时代】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此在治国时,他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3)材料表明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描述的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五: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还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5)唐朝对外开放,在长安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里,当时可以见到哪些外国友人?请写出与之相应的友好交往事例

(6)唐朝的繁荣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

A. 重用亲信    B. 频换丞相    C. 分化事权       D. 废除宰相

 

查看答案

对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基本评价(    )

A. 弊大于利    B. 利大于弊    C. 利弊相当    D. 有利无弊

 

查看答案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废掉后周皇帝,建立北宋政权,历史上称这次兵变为(  )

A. 玄武门之变    B. 陈桥兵变    C. 靖康之变    D. 杯酒释兵权

 

查看答案

下列不属于黄巢起义的背景的是(   )

A. 宦官专权    B. 藩镇割据    C. 土地兼并    D. 安史之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