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
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档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材料三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于的深层探析》
材料四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4)据材料四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艰难探索》一文指出:以钢为钢的“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从1957-1960年产值增长2. 3倍,而农业产值下降22. 8%……到1960年,粮棉的产量政落到1951年的水平。
(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图中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该时期的工业成就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并指出实现该变化的途径和影响。
(3)材料三指出“大跃进”运动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某人评价1955年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的“魅力和机敏”表现为他提出了( )
A. 和平共处原则 B. 民主和解方针 C. 独立自主原则 D. “求同存异”方针
近年来海峡两岸加强了联系,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海峡两岸的什么现象?( )
图1:前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和平之旅”
图2: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寻根之旅”、“搭桥之旅”
图3:新民党主席郁慕明的“民族之旅”
A. 两岸的经济交流刚刚开始 B. 两岸的政治交流逐渐加强
C. 两岸党派已经统一 D. 台湾的领导人秘密活动开始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烛香。”这反映了( )
A. 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B. 两岸民间团体开始整治对话
C. 台湾当局实行高压政策 D. 两岸三通局面已经完全形成
这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下图),请你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