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 )
A. 1949年 B. 1954年 C. 1956年 D. 1982年
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旗帜是:( )
A. 马克思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四项基本原则 D. 邓小平理论
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如下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材料三:1958年,中国出现了亩产13万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众多违背经济发展客观经济规律的“奇迹”。……但是农村经济水平普遍很低,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城乡粮油棉等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许多地区因饥饿发生了浮肿病,有的地方人口死亡率剧增。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什么法律?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导致的严重后果?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农村的什么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摘自人教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1932年,德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0%,失业人数六百万,银行纷纷倒闭,对外贸易额锐减,农产品价格暴跌。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1943年罗斯福致斯大林的贺信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火药桶”或“火星”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的“经济危机”最先在哪个国家爆发?请写出这场危机的其中一个特点。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经济大危机对德国政治的影响。
(4)材料三的“转折点”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战役?
探究中外历史上的文化成就,感悟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篇】
材料一 如图一、图二
(1)图一所示为人类历史上两种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请写出它的名字.
【绘画篇】
材料二 如图三、图四
(2)风俗画以表现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为主,请写出促使宋代风俗画兴起的一个社会因素.图四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思想篇】
材料三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3)由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治国的核心思想及其理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