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篇]
材料一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平方式,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工商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
一一陈云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1)材料中“和平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属于建国后国家开展的哪一场运动? 这场运动的完成对中国有何影响?
[理论创新篇]
材料二 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书 写了一个时代最为创奇的一页。
一一摘自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2)“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在这场社会变革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指导中国人民“走向民富国强的道 路”中形成的创新理论是什么?
[科技创新篇]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 “科技兴则民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奋进,不断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
(3)请你分别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领域和载人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4)请你谈谈坚持创新对国家发展有何作用?
情境分析
(1)情境一.周恩来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误解和非议,在大会发言中郑重而诚恳地声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绝大多数国家过去和现在都曾受过或正在受着殖民主义造成的灾难,虽然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各国关系的基础。
分析:写出情境中的“大会”的名称与召开年份。为推进该会议的顺利进行,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倡议?写出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同”和“异”。我国倡导的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什么?
(2)情境二联合国大会主席马利克致词说:“今天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就座。作为主席,我很高兴地欢迎这个代表团。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开始参加世界这个主要的政府间组织的工作。毫无疑问,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工作,联合国的工作成效将得到加强。”
分析:材料描述的场景出现在哪一年的第几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代表团能够在联合国大会就座依靠的是哪些国家的支持? 为什么马利克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这对联合国而言,有什么影响?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史实: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布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推论:西藏的解放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 )
(2)史实: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全国上 下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到1959年底,全国建成公共食堂300万个, 有4亿人在公共食堂免费吃饭。
推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快速发展显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热情,促进农业的大发展。 ( )
(3)史实:邓小平同志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 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总的说来,现在农村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还是思想不够解放。”
推论: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支持农村进行改革。 ( )
(4)史实:中国经过两次裁军,削减了100多万军队,调整了军费开支,把有限的财力用于研制高技术兵器,发展高技术兵种,培养军地两用的高技术人才。
推论:中国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提高军队的现代化程度。 ( )
(5)史实:1994年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江泽民 主席就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发展问题,提出了五项原则,博得与会国家的赞赏和 支持。
推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性的经济组织活动。 ( )
(6)史实: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推论:台湾民众渴望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 )
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 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
③食品短缺,供应不足 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以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奠基工程实施的发展战略是( )
A.科教兴国 B.素质教育
C.三个面向 D.希望工程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 )
A. 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B. 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C.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研制了银河系列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