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再度...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孟郊《再下第》

材料二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诗人的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2)上述材料描写的是什么制度?

(3)这种制度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4)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什么启示?

 

(1)不一样,材料一反映了诗人科举失败的忧愁、悲伤和对前途的无望;材料二反映了诗人高中之后的得意与兴奋。 (2)科举制度 (3)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实行后,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官员任用的开放与流动,也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重用人才是兴邦安国的重要前提,要重视人才;通过考试可以选拔国家需要的各种人才;通过考试制度选拔政府工作人员,提高政府部门的效能,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解析】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问需要学生根据语文所学的文言文知识,把孟郊的 两首诗翻译出来。然后根据表达的内容判断其思想感情。通过材料一“空将泪见花”中的“泪”,可分析得出当时作者的心情不好。材料一反映了诗人科举失败的忧愁、悲伤和对前途的无望;从材料二“春风得意马蹄疾”,“得意”两字反映了作者的高兴和得意。 (2)此问是第一问的基础上延伸的,考查科举制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一的题目《再下第》和材料二的题目《登科后》,“下第”、“登科”这些都是科举考试中出现的词语,由此判断两则材料描述的是中国的科举制度。 (3)此问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影响,属于课本的重点。隋文帝提出的这种分科考试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实行后,隋唐以后各朝代采用,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官员任用的开放与流动,也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此问考查的是历史学科功能,以史为鉴。科举制度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课本所学和第三问可知科举制度为政府选拔了人才。重用人才是兴邦安国的重要前提,要重视人才;通过考试可以选拔国家需要的各种人才;通过考试制度选拔政府工作人员,提高政府部门的效能,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的创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图

(1)据汉代丝绸之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地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图中的C所代表的地区?

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自《中国历史》六年级下册(鲁教版)

(2)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唐朝经陆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3)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

材料四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大国崛起》

(4)材料四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四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五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5)根据材料五,回答“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一 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由于对这些民族的统一方式不同,汉朝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汉王朝继承了秦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的这一制度,在北疆、西南地区以及南部等边疆地区设立了众多的郡县。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3月,左宗棠移驻肃州(今酒泉),督率220营大军西征。他根据新疆北可控南的地理形势,确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指挥清军仅用半年时间,就收复了乌鲁木齐等北疆大部分地区。……1877年春,清军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军队。1878年1月,清军收复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历史试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朝在边疆地区采取哪些管理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

(3)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迎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特殊的政治制度?新疆行政区划名称是什么?

(4)综上所述,说明我国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5)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恐怖主义比较猖獗。在新疆等边疆地区发生过一些恐怖组织袭击破坏事件。你认为,如何应对恐怖主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请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查看答案

“明永乐时期,国家强盛统一,政治较为清明。政府致力于恢复和发展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关系,开展大规模的外交和外贸活动,……郑和下西洋使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器业,以苏州为中心的丝织业,以松江为中心的棉织业……等,都有较快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上述史料对于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没有阐述的是(  )

A.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B.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C.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D. 对郑和的评价

 

查看答案

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实行(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