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什么成果?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2)依据材料二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上述图片反映了我国经济制度实现了怎样转变?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材料三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自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3)概括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探索以促进社会变革?(至少写两条)
下列材料来自小明爷爷的日记,阅读并回答问题。
(1)这篇日记反映出当时我国建设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哪一时期?要避免当年的悲剧重演,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3)从日记中看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出自哪一重要会议?广东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古代文明,它诞生于( )
A. 尼罗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黄河流域
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这一现象出现在( )
A. 古埃及 B. 古斯巴达
C. 古雅典 D. 古罗马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B. “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 D. 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