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材料三:[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材料四: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材料二中“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
(3)材料三中的“某人”是指谁?他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这个政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5)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材料一:如下表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朝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何时开始?到何时最后完成?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朝 高明《琵琶记》
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明末清初 顾炎武
(1)材料一反映的选官制度叫什么?何时正式诞生?有何作用?
(2)材料一中“文士多愿应进士科”现象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始出现的? 谁创立了殿试制度?
(3)材料三中反映的是明朝的什么措施?有何影响?
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内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A. 《三国演义》—一斗智斗勇,战争风云 B. 《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
C. 《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D. 《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下列从隋至清朝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隋——唐——辽宋夏金——五代十国——元——明——清
B. 隋——辽宋夏金——唐——五代十国——元——明——清
C. 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D. 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明——元——清
如下所示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金门出发→包围赤嵌楼→荷军投降→击败荷增援舰队→荷兰殖民者投降
A. 郑和七下西洋 B. 戚继光抗击倭寇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康熙帝巡视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