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刑法》

C. 《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作用。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标志着雄狮醒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 北京奥运会召开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材料二  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民族的文化成就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同时,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三  拜占廷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廷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

(1)材料一是世界历史中古时期哪次著名改革的内容?改革的成效如何?改革体现了该国家怎样的特点?

(2)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中起纽带作用的是哪种宗教?试举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史实一例。

(3)材料三反映了拜占廷人怎样的心态?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

(4)依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回答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在历史课上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迈入新时代】

材料一  见下图

 

(1)根据材料二的发展曲线,分析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原因,并指出时期Ⅱ中国国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国际新形象】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第一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件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三件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第四件

提出“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第五件

打破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第六件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第七件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八件

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九件

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第十件

成功兴办北京奥运会

 

(2)材料二中第七件大事港澳回归得益于哪一构想的提出?我国成功收回港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对新变化】

材料三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每37卷)

材料四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1992年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变化和改革”的?

【强国党领导】

(4)综合上述探究,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如何应对未来发展中的挑战?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让我们回顾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

(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是什么?这一部宪法是在哪一个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的性质如何?   (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不断巩固和完善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在什么时期?请你举出这一时期破坏民主与法制的一个反革命集团名称。

(3)健全的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又取得突出成果,请你列举出其中的两个成果。

(4)通过以上的探究,结合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有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中国和亚非国家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出现激烈争吵,尖锐分歧,一度陷于僵局。

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在会上作了补充发言。 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但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周恩来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使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1)概括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同”和“异”分别指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分析“求同存异”的方针对这次会议和新中国外交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的发展,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在金钱、物资和技术等方面,给予许多非洲国家以无私的援助。196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提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应该建立在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第二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表达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关系时,越来越多地使用“合作”而不是“援助”一词,把以往简单的援助方式,提升为双方富于成效的技术经济合作。2000年以来,中国政府更是积极支持中国企业投资非洲,以投资带动贸易成为中非经济合作的新特点。

——摘编自王逸舟《中国对外关系转型三十年》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非关系在两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4)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赔本赚吆喝”,没什么作用。请你用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一项外交成就反驳这种说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