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知识”、“理解性记忆”、“结构化思考”、“可视化思维”的历史学习能力。下面是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制作的有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科思维导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政策
C.__________(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卡中)
判断分析
(1)上表A~D四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2)理由分析(只分析你所选之项)
民族的反思,有时是在遭遇到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539~19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556~15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日本闪它之前的中国一样,这时也被迫遭受西方的入侵。但是它对这一入侵的反应完全不同于中国……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专,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经历了第二次灾难性战争后,清政府“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采取了什么自救运动?(l分)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它对中国近代化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向中国学习和向西方学习分别指够两大历史事件?请你简要说说向西方学习的事件对日本杜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东汉结未。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316年西晋灭亡,第二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
公元439年,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平城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族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494年北魏孝文帝进行了迁都。孝文帝迁都之前,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后进一步实行改革。
——摘偏自人教版《中国历史·7年级上册》
(l)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某历史时期的年代标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材料二(见下图,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7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A.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图中甲地是____(写出地名,)
B.北魏孝文帝迁都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15世纪,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新航路。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支持,率船队从西班牙启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羡洲的古巴、海地等地。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率船队沿着迪亚士船队的航线,到达印度等地,获得无数财富。1519~1522年麦哲伦率硕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16世纪初,航海家亚美利哥到达美洲。这块新大陆以他的名字命名。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9年级上册》
(3)A.____年;
B._____年(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2分)
材料四(见下图,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9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三、四,结合图中麦哲伦的航行路线是_______(只填图中所示相应序号,1分)
2017年6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写进:“……,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他的主要现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
A.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
B.世界经济的发展
C.国家之间的关系
D.人类生活的方便舒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其中著名的领导人有
①章西女王②尼赫鲁③玻利瓦尔④纳赛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