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未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

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未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右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的创设

C.“开元盛世”

D.大运河的开凿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之治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所出现的盛世,当时唐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产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局面,这是唐朝极盛的时期。人们把唐玄宗统治的这一时期称为“开元盛世”。共29年,不符合题干的短暂与辉煌的特点。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即位初期,内有王国问题的困扰,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汉武帝决定招贤纳士,加强皇权。那么,持以下哪种观点最容易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A“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D.“窃钩行珠,窃国者为诸侯”

 

查看答案

【大国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材料一

材料二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赞赏阶段(19371944年)。

材料四2011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

1)材料一中的图3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伟大发明的雏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4所示路线的历史作用。

2)指出材料二中“公约”的名称。它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19371944年”期间的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从世界格局的角度,请你为西班牙《起义报》的这篇文章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查看答案

改革浪潮:巨变时代的强国之策

材料一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1861年,对美俄两国来说都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时间节点:18614月,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了一个新法令。

材料三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近代哪一次改革?

2)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的哪一文件为联邦政府赢得战争胜利起了巨大作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新法令是什么?材料二中涉及的两个事件的影响有何相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两条日本改革的措施。

4)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指出在学习西方方面,中日两国存在的差异。

 

查看答案

革命风暴:新旧势力的利益之争

材料一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庶民的胜利》

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俄国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如何理解“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3)结合法国大革命的有关知识,指出法国国内存在的压倒它自身的一块“巨石”。

4)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先锋队伍】

材料一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二……雄狮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节选自《长征组歌》

材料三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在罗马召开,专家告诉他们(与会代表),中国绝无可能养活10亿人口,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向灾难。但事实上,中国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经济奇迹。

——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

1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二,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决策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中国养活了十几亿人口直接得益于哪项政策的实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