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西文明碰撞下的近代中国

步入近代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是什么?

变革

经济工业化

(2)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其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例。学科网manfen5]

政治民主化

(3)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的名称是什么?

思想科学化

(4)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社会生活的变化

⑸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请举一例说明。

学史感悟

⑹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1)鸦片战争。《辛丑条约》。 (2)洋务运动。轮船招商局。 (3)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 ⑸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于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⑹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三个层次,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救不了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具有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探索精神、爱国精神、牺牲精神;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解析】 试题分析:(1)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的兴起大大降低了外商在中国的经济的扩张,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系列民用工业,主要有:上海的轮船招商局,湖北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新青年》,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5)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6)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呈现出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一个过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启示我们: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救不了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具有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探索精神、爱国精神、牺牲精神;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力学的科学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的结果。但是,基础理论与生产技术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蒸汽机的发明主要是工人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果。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爱迪生建立了第一个科学技术研究所……在这里,知识同工业技术结合比以前更加密切,更加直接了。

材料三: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驶向太空,两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1)材料一中的“力学”理论是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写出一例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

(2)根据材料二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爱迪生在电器领域有什么发明?写出一例。

(3)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领域取得的成就?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4)上述材料给你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俄(联)农业生产的情况

项目年份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

34.55

44.24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

材料三:1978年邓小平指出:“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体制过于集中……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1)材料一中苏俄(联)农业生产情况的变化得益于列宁实施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经济状况是由什么事件造成的?罗斯福为解决“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问题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为了“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党的十四大作出了什么决定?

(4)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对史料的分析和归纳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结合表格中的史料,回答问题。

史实资料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⑤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⑥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与哪一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有关?

(2)依据主题选择上述史料归类(写出相应的序号)。

(3)结合表格中的史料再补充一个主题。

 

查看答案

列举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颁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各一部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创作《哈姆雷特》的英国文学巨匠——

(2)发现美洲的意大利航海家——

(3)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的美国总统——

(4)创作《英雄交响曲》的德国作曲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