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富是民之本,强乃国之基。民族复兴,富强繁荣,始终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理想...

富是民之本,强乃国之基。民族复兴,富强繁荣,始终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人们殷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设机会很快丧失了,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个中缘由,过去只强调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帝国主义没有支持南京临时政府,这是事实。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封建政治势力的破坏,革命党人非但没有能力制约封建军阀,反而一步步受到封建军阀的制约。胜利的辛亥革命推动了实业的发展,而随之而来的军阀统治和军阀混战,又窒息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按不变价格计算),农业和工业的增长量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1)根据材料一回答,洋务派为什么要“求富”?概括指出“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一个“求富”企业。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的原因。

(3)对比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促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的原因。举出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工业成就。

(4)材料四中,“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是谁?中国的“发展模式”指什么?

 

(1)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军事工业;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如: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 (2)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政治势力的破坏 (3)新中国成立,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如:鞍山钢铁厂、武汉长江大桥、长春一汽 (4)邓小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可知洋务派要“求富”的原因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军事工业;第二问根据材料一“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可知“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包括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 (2)根据材料二“个中缘由,过去只强调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帝国主义没有支持南京临时政府,这是事实。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封建政治势力的破坏”可知“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政治势力的破坏。 (3)前一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促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的原因包括:新中国成立,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后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成就包括:鞍山钢铁厂、武汉长江大桥、长春一汽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后一问中国的“发展模式”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自强与求富;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纵观中国历史,清朝前期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横看世界历史,清朝前期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清兵入关的同时,英国的议会和国王之间在国王征税的权力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议会民军在克伦威尔领导下,击败了皇家军队,而且以议会审判,判决将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英国的这次革命,开启了新的国家体制。

——许倬云著《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这一进步发生在16、17世纪,这方面的伟人有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早期阶段最杰出的人物是牛顿……人们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整个思想和知识领域,不仅应用于物理领域,而且应用于人类社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四

清朝前期编纂了一批类书、政书、字典、律例、军事方略、诗文汇集……在《四库全书》编纂期间,凡是不利于清朝的,或是触犯了他们的忌讳的,都要加以删除和窜改,或是大量地进行销毁,甚至连宋代的书写到抗金的,明代的书写到抗元的,也遭到同样的厄运。

——孔立编《中国历史小丛书》

材料五

康、雍之世,政治还算清明,财政亦颇有余蓄。到乾隆时,虽然政治业已腐败,社会的元气,亦已暗中凋耗了,然表面上却还维持着一个盛况……清朝的衰机,可说是起于乾隆之世的。

——吕思勉著《吕著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英国的这次革命”爆发于哪一年?“新的国家体制”开始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进步发生在16、17世纪”的根本原因及“这一进步”产生的影响。

(4)如何评价材料四中清朝前期统治者的“编纂”行为?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五中“清朝的衰机”的内部因素。

 

查看答案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

D.日美关系彻底破裂

 

查看答案

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处对应的正确选项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两极格局西欧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查看答案

1943年签署的一份国际性文件中,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为战后中国处置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这份文件是( )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开罗宣言》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钢产量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其地位前后

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D.赫鲁晓夫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