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中华民族的的复兴之路。

【炮声惊梦】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艰难追梦】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着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着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中华民族犹如一头沉睡的雄狮。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屡踣屡起,不懈探索奋斗。然而,追梦的道路并不平坦。在曲折前进的过程中,有人形容说:“ 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材料三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团结之梦】

材料四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

(2)据材料二,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 1911年的“这一道闪电”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中“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请说出毛泽东是如何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的。(列举两例,说出事件及其主要影响。)

(4)材料四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个梦想是在哪一事变后成为现实的?

(5)中国梦是“强国梦”“富民梦”,回顾历程,展望未来,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认识。

 

(1)鸦片战争 (2)洋务运动;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战争时期,与国民党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任答两点符合题意即可) (4)七七事变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努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变成现实;实现中国梦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 题干1514年后的325年,即是1839年,根据所学可知,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英国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的开端。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鸦片战后,中国的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近代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掀起“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第二小问,1911年的一道闪电,指的是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它如一道闪电推翻清朝的黑暗腐朽的统治,结束封建帝制,而重新陷入黑暗则指辛亥革命果实被篡夺,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作用是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长征时期,召开遵义会议,取得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战争时期,与国民党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4)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33年后,促使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可知,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是充满艰辛曲折的漫长的历程,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同时我们应坚信我们的民族复兴梦想一定会实现,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这一漫画讽刺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把这一思想 介绍到中国,加强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的思想家是(  )

A. 严复    B. 魏源          

C. 梁启超    D. 龚自珍

 

查看答案

2013年12月26日建成通往潮汕地区的动车线,盘活了整个广东经济。在近代,作为广东籍的著名铁路工程师修建了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他是 (  )

A. 侯德榜    B. 詹天佑    C. 严复    D. 魏源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分裂,统治力量薄弱

B. 群众性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C.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D.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查看答案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最受人们尊敬和羡慕,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但在清末却出一位“舍本逐末”的状元,此人是(   )

A. 张謇    B. 荣宗敬    C. 荣德生    D. 孙中山

 

查看答案

1906年和1908年,清政府颁布了《报章应守规则》和《大清报律》,建立了报刊检查制度,禁止所谓“诋毁宫廷”、“淆乱政体”、“扰害公安”的言论,对新式报刊进行了大规模的查禁和迫害。列强也不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查封了一批登载有损于其在华侵略特权和利益的消息、言论的报刊。材料表明(  )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办新闻报刊的国家

B. 清政府建立了科学的新闻报刊管理制度

C. 近代中国报刊业受到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

D. 外国侵略势力反对在中国发展新闻报刊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