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二  图一中的新闻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图二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材料三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  2015年11月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习近平和中国国民党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握手时间长达一分多钟。这是跨越了半个多世纪、跨越了台湾海峡的一次握手。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取得的成就。

(2) 材料二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如何?图二毛泽东与蒋介石“共商国内和平”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 综合以上材料,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得出什么启示?当今国共两党领导人再次握手有什么重大意义?

 

(1)成就: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西安事变;主张和平解决;重庆谈判 (3)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不给分);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或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4)国共两党关系决定中国政局,合作与分裂都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两党关系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稳定,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当今国共两党领导人的再一次握手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之后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了黄埔军校,1926年开始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故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果是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 (2)第一小问,材料二图一显示的是张杨发动对蒋兵谏,指的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蒋抗日。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第三小问,材料二图二反映的事件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等人毅然奔赴重庆谈判。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可知,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国共两党合作下实行全民族抗战。 (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两党的合作与分裂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重大,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第二小问,两党领导人再次握手有利于两党增进了解与互信,最终有利于推进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一   图一: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图二:邮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四张邮票反应了长征中的重要事件: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 请你把图二邮票上反应的事件放到图一的相应序号处。

(2) 材料三中“红军”为何要“远征”?

(3) 材料二中提到了红军远征过程中的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至少举出两项)

(4) 我们经常说:要发扬长征精神,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中华民族的的复兴之路。

【炮声惊梦】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艰难追梦】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着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着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中华民族犹如一头沉睡的雄狮。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屡踣屡起,不懈探索奋斗。然而,追梦的道路并不平坦。在曲折前进的过程中,有人形容说:“ 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材料三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团结之梦】

材料四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

(2)据材料二,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 1911年的“这一道闪电”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中“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请说出毛泽东是如何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的。(列举两例,说出事件及其主要影响。)

(4)材料四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个梦想是在哪一事变后成为现实的?

(5)中国梦是“强国梦”“富民梦”,回顾历程,展望未来,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图这一漫画讽刺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把这一思想 介绍到中国,加强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的思想家是(  )

A. 严复    B. 魏源          

C. 梁启超    D. 龚自珍

 

查看答案

2013年12月26日建成通往潮汕地区的动车线,盘活了整个广东经济。在近代,作为广东籍的著名铁路工程师修建了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他是 (  )

A. 侯德榜    B. 詹天佑    C. 严复    D. 魏源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分裂,统治力量薄弱

B. 群众性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C.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D.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