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 A...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    )

A. 孙中山和毛泽东    B. 孙中山和邓小平    C. 毛泽东和邓小平    D. 刘少奇和邓小平

 

查看答案

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查看答案

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远东及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休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世界通史》

(1)材料一中的“国际新秩序”和“公约”分别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公约”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   其实杜鲁门主义从来没有规定过什么“地理界线”。杜鲁门自己就认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必须进行干涉。”1947年5月22日,援助希、土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出台的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述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这对当时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二战后世界新格局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哪一事件标志着这样新格局的结束?

(4)从材料三到材料四可以看出世界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是怎样应对这一变化的(写出一条中国实施的对策)?

 

查看答案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替我们安排了出路,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支持我们有利于国家的社会政治活动,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得到很好的照顾。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徐中尼《访上海资本家荣毅仁》(《新华半月刊》1956年第4号)

材料三  1956—1976年的二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前进的时期。由于党对形势认识不清,一再发生失误。

材料四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材料一出自1950年颁布的哪一法律文件?依据材料概括我国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一年超额完成?当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据材料二,可以看出荣毅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持什么态度?这与党和政府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什么政策有关?这次改造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3)材料三中提到的1956年—1976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从材料看,党发生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新中国的哪次会议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材料四中“农村改革”具体是指实行了什么政策?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定了怎样的改革目标?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材料一所述,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条约的哪一条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些企业的创办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三中变法的名称是什么?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四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