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 (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                                   (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C 【解析】依据所学只是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选C。 点睛:“一国两制”中的“一个国家”是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中国国内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

A. 49个    B. 51个    C. 55个    D. 56个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

材料二: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材料三:“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邓小平讲话

材料四:右图

(1)材料一中,邓小平当时在广东、福建划的“圈”分别是哪几个?他写下诗篇又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哪两次会议?又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消灭贫穷”,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该次我党大会做出哪一重大决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解放西藏的决定,命令人民解放军准备向西藏进军,同时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
材料二:为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
 

材料三: 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
材料四: 在德国访问的温家宝总理在参观了波茨坦会议旧址后说:波茨坦会议旧址是一个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在这次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明白无误地确认了台湾(包括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和赤尾屿)是中国的一部分。二战后,台湾回归祖国,这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结果,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和正义事业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胜利。一个中国的原则已成为国际共识。我相信: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夙愿一定会实现,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

(1)从材料一看出,新中国为解决西藏问题提出了哪两种办法?结果如何,又有何影响?今天的西藏实行的是什么自治制度?

(2)材料二中,“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中的母亲代表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后,设立了特别行政区。那么,与内地相比,港澳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目前,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二战后台湾回归祖国是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个国家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的?

(5)根据材料四,温家宝总理说“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夙愿一定会实现,这是历史的必然”,请你指出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下列外交成就或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

①出席APEC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 “危险,到70年代初期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下列事件中,影响美国人对中国印象发生这种变化的是

A.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中国加入WTO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美国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