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探索、改革与民族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一 年代尺 材料二 土地改革以...

探索、改革与民族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一  年代尺

材料二  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请回答:

(1)年代尺上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

(2)中国在1956年到1978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遇到了挫折。在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石油工业尤为突出,结束中国靠“洋油”时代,请写出石油行业标杆性的人物?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两例)?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三大改造标志着什么?

(4)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改革历程给你怎样的启示?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王庆喜;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文化大革命”);(答对两个得分) (3)农民土地所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改革要符合国情,制定政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正确处理与发展、开放、稳定之间的关系等(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决定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60年,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在石油行业中做出最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王进喜,有“铁人”之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严重挫伤了生产力的发展;最为严重的是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它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据此可知,在探索过程中的失误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文化大革命”)。 (3)第一问依据材料所给信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后,新解放区也开始了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使众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据此可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指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4)依据所学知识,我国在进行改革建设中,制定的政策要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要正确处理与发展、开放、稳定之间的关系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上面右图,请将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1)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城市:

A、深圳            B、上海

(2)1999年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     C、澳门

 

查看答案

观察下面左图,请将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1)《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地点:A、板门店

(2)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跨过的大江:B、鸭绿江

 

查看答案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里填“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里填“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里填“C”。

(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之中。( )

(2)20世纪70年代末尼克松访华使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

(3)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原因是美国霸权的衰落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4)抗美援朝运动和尼克松访华都涉及到台湾问题。( )

(5)抗美援朝运动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安全。( )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

A. 开天辟地    B. 当家作主    C. 改革开放    D. 香港回归

 

查看答案

下列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③西藏和平解放               ④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