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1)材料一展示的是哪个朝代创建的制度?丞相有什么职权?

(2)根据材料二,元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在这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上,有两位杰出人物,他们是谁?他们各自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为了加强统治,他还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1)秦朝;行政权 (2)行省制;铁木真(成吉思汗)忽必烈;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灭掉西夏;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3)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藩王 (4)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 【解析】(1)根据图一中的三公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秦朝时期创立的政治制度;其中丞相具有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的制度是行省制度,在地方设置行省制;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9年灭亡南宋完成统一。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时期的重大改组指的是在中央机构改革的重点是废除丞相制。在地方废除行省制度,设立三司: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担负行中书省的职责,三者分立又互相牵制,分封藩王,防止了地方权力过重。 (4)由秦朝到元朝在到明朝,能够认识到皇权在不断的加强,专制统治也在不断的强化。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掌握各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实行的政治体制,尤其是清王朝时期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四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绷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4)据材料四,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每一个王朝,远远望去,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产生了“朝代粉”这样一个群体,很多人对宋朝一往情深,成了“宋粉”。    

材料一 宋家万里中原土,换得钱塘十顷湖。      

——清朝黄任《西湖杂书》 

材料二 当年北宋都城的景象,集中反映在一幅绝世名画之上,以至于今天的这座城市,号称有三件“文化宝贝”,就是所谓的“半城水、一幅画、一个故事”。如今,“三宝”已然活化成该市久负盛名的文化旅游项目。 

材料三 在这“一幅画”的作者笔下,“官衙门口士卒慵懒,城门口无士兵把守,外来的驼队进去自由,城墙多后失修”。 

材料四 赵宋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成为一软弱的朝代……(它所面对的少数民族政权)这种半汉化国家的组织能力,比汉和唐对抗的单纯游牧民族要厉害多了。那些单纯的游牧民族所恃,不过是疾风迅雷的冲锋力量。  

                                               ——《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北宋和南宋的建立者分别是谁?其都城分别位于今天的哪个省?(2)材料二中的“一幅画”具体指哪一幅作品?其作者是谁?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北宋当时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4)从材料四中可见,作为宋王朝对手的少数民族政权,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5)你认为“朝代粉”应恪守什么样的底线?

 

查看答案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的决心和意愿的是( )

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查看答案

“北家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徐霞客游记》

 

查看答案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 祖国统一    B. 民族团结    C. 中外交往    D. 抵抗侵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