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 )
A. 实行“仁政” B. “无为而治” C. 以法治国 D. 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 商鞅变法的实施
C. 都江堰的修建 D. 秦朝统一的完成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战 C. 建立县制 D.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富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
A. 颁布分封制 B. 奖励耕织 C. 承认土地私有 D. 推行县制
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 齐、楚、秦、燕、赵、魏、韩 B.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晋、楚、齐、韩、赵、燕、魏 D. 吴、魏、燕、赵、楚、秦、韩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 )
①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普及 ②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③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 ④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