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1)材料一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3)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举措是什么?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增强国力,纷纷招贤纳士,实行变法,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材料一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
(2)材料二中张三获得“爵位”及“田宅”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社会使用的工具,请分别指出使用这些工具的原始人类的代表。
(2)有人说,人类工具的历史,经过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图三是青铜时代的代表,请你说出这一图片中的器具的名称以及铸造技术。
(3)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于何时?它们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4)结合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在生产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谈一下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
(2)材料二反映出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形成“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C. 频繁的争霸战争 D. 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 )
A. 实行“仁政” B. “无为而治” C. 以法治国 D. 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