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上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1)材料一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3)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举措是什么?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2)“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3)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仔细观察下图书法,回答问题。
(1)写出以上书体类型: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_ E_______ F________
(2)秦始皇统一文字时采用的字体是上图中的_____(填字母代号);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的字体是_____(填字母代号)。
(3)书体的发展演化有什么规律?
(4)你最喜欢哪种字体?为什么?
(5)在电脑打字非常普及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学习书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史实,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孙、刘联军火烧赤壁
C. 曹操建立魏国 D.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在中国,国家大一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
A. 炎黄部落的形成 B. 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
C. 西周实行分封制 D. 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