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用诗歌的形式,来抒发他们对历史对政治的一些感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唐诗 】
材料一:唐诗中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材料二: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1)材料一的这两句诗是哪位诗人的作品,反映了唐朝怎样是史实?
(2)在唐代科举中想要和孟郊一样“登科”,知识分子可以参加那些科目的考试?
【 宋词 】
材料三: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岳飞《满江红》
(3)“靖康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想一想,历代百姓为什么如此地尊崇岳飞?
【 元曲 】
材料四:元曲四大家中的另一位马致远则在《[中吕]粉蝶儿》中讴歌忽必烈:“善教他,归厚德,太平时龙虎风云会。圣明皇帝,大元洪福与天齐。 ”
(4)这是马致远赞美元世祖忽必烈的诗句,请举一例说明忽必烈在改革政治制度方面的“圣明”措施?这一制度实施的机构在中央和地方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材料解析:
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南移的过程。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1)材料一的表格反映了西汉以来人口(户)数的变化,根据数据变化说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2分)这时的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什么流域转移到南方的什么流域?
(2)材料二的谚语表明哪一地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点)?
民族团结、民族友好一直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有的守边屯田、有的经商、有的为官等,元代统一时,生活稳定,各民族杂居,他们和原来就定居在我国内地的民族通婚融合,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简史》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的“公主”指的是谁?她的和亲对吐蕃产生了什么影响?
(3)这个新的民族指的是什么民族?根据材料说一说这个民族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感悟?
材料一:大运河图(如下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
请回答:
(1)图中的大运河开凿于隋朝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2)图中字母A、B、C、D各代表的大运河的哪四段?
(3)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你知道的两个中国古代著名工程。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隋朝修大运河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下图是大英博物馆所收藏的《金刚经》拓片(局部)。小明认为:“它是唐朝时印制的雕版印刷品。”小雪认为:“它是宋朝时印刷的活字印刷品”。你赞同谁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杂剧表述错误的是( )
A. 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 B. 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C. 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 D. 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