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7年,北征乌桓,曹操在胜利班师途中,写...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7年,北征乌桓,曹操在胜利班师途中,写了《龟虽寿》一诗。诗中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该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2)在此之前他取得了哪次重大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他有什么重大意义?

(3)为了实现诗中的“雄心壮志”他主动发起了哪次战役?最终结果如何?

 

(1)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2)官渡之战。为他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3)战役:赤壁之战。结果:孙吴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曹操的《龟虽寿》一诗反映了他希望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200年曹操和袁绍发生官渡之战,取得了胜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官渡之战的胜利,为他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统一全国,208年曹操南下,主动发起了赤壁之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孙吴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二: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请根据材料一填写三国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曹操“以弱为强”打败袁绍的原因是什么。

(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策略?这个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 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

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

A. 黄岩岛    B. 钓鱼岛

C. 台湾岛    D. 海南岛

 

查看答案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是在(  )

A. 官渡之战后    B. 刘备称帝时

C. 曹丕称帝时    D. 孙权称帝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