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交往)不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交往)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引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送给)王财物不可胜言。”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他“为汉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精神?

(3)材料三中交通线被称为什么?该商路的长期维持得益于哪一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问题指出,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内在联系?

 

(1)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预期 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状况及 其与汉朝交往的愿望。(2)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言之有理即可) (3)丝绸之路。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4)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为汉使月氏”,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大月氏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状况及其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可知这次出使的艰难;第二问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我们应该学习张骞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中交通线被称为丝绸之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长期维持得益于西域都护的设置;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西域都护的设置,使丝绸之路得以长期维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 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 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查看答案

“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而汉武帝所具有的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体现汉武帝是“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班超经营西域

C. 甘英出使大秦    D. 修筑万里长城

 

查看答案

“人生适意在家山,万里封侯老未还。燕颔虎头成底事,但求生入玉门关”颂扬的是经营西域三十多年的(  )

A. 张骞    B. 班超

C. 班固    D. 甘英

 

查看答案

近年来“东突”恐怖分子在新疆地区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班超出使西域

C. 丝绸之路的开通    D. 西域都护的设置

 

查看答案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

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 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 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D. 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