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知识卡片归纳的历史事件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土地改革的实施 D. 一五计划开始
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A.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0年,当战火的硝烟燃烧到鸭绿江边时,中国派出一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部队,这支部队是( )
A. 红军 B. 八路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大事的时间采用世纪纪年,应是( )
A. 18世纪40年代 B. 19世纪40年代 C. 19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40年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2016·娄底)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8年至1919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材料五:“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
——毛泽东与周世钊的谈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本次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思想路线。
(6)根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