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

阅读下列材料

    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开元盛世时期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元年间实行哪些措施对上述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1)表现:物价低廉;商业繁荣;交通发达;社会安定。 (2)措施:任用贤能(统治者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提倡节俭;等(答出2条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 第(1)题考查材料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要求根据材料且不得摘抄原文,需要在提炼材料信息的基础上重新组织语言,材料第一句“天下无贵物”可知物价低廉;第二句“夹路列店肆肆待客,酒馔丰溢”可知商业繁荣;“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说的是交通发达,社会安定。  第(2)题考查材料以外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联系所学知识将唐玄宗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答出即可,如任用贤能;重视发展生产;提倡节俭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得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

                                               ——吴兢:《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隋炀帝“一朝而败”的原因。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能照抄材料原话)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吾”为避免“一朝而败”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的“朕”是谁? “朕”接受魏征 “偃革兴文,布得施惠”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政策?

(3)据材料二分析,“朕”采纳了魏征的建议,取得了什么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沟通了五大水系。大运河不仅承载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也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深重苦难。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积淀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成为华夏民族强盛不衰的灵魂。中国文化中心由北往南迁移,大致上也是沿着运河的西北——东南方向前进的。明清以来,繁忙的大运河更是将富庶的江南与帝国心脏紧密相连,带动了沿河城市的整体兴盛,其文史意义早已超脱桨声灯影的本体。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挭,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辛亥革命后,清运寿终正寝。

                                                  —摘编自《大运河漕运的兴衰》

请回答:

(1)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如何?

(2)依据材料归纳大运河的作用逐渐衰落的原因。

(3)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的分裂局面,实际上是唐朝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和发展;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

 

查看答案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元朝推行重农政策,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

 

查看答案

916年,-----------------------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政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