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作用?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意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三 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线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状况?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者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状况?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 )
A. 汉光武帝 B. 北魏孝文帝 C. 秦孝公 D. 汉武帝
总结概括某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方法。下面是一位初一同学在学了某一时期历史后作的概括,你认为这一时期是( )
A. 先秦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017·重庆中考B)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商周时期人们把汉字铸在青铜器上
B. 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
C. 西汉时期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变为纸张
D.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官渡之战——刘备 B. 赤壁之战——曹操
C. 官渡之战——袁绍 D. 赤壁之战——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