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到2007年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的3645亿元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的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的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趕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06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07年一年又增加3.76万亿元。
材料二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安徽省农村发生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变革,其中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严俊昌、严宏昌等18户农民是最初响应这次变革的。
材料三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从武昌、深圳、珠海到上海等地,一路大讲改革开放,反复强调改革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他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谁不改革谁下台。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表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变革”指的是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哪一项重大改革?这项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中的“发展是指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这句话 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指导意义。
下面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1)根据材料一,我国民族工业产生于近代史上哪一次探索?
(2)根据材料二,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了怎样的时代?请你分析其出现的内外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一战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状况?
(4)请总结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点。
历史地图记载着前人的足迹,历史书籍讲述着过去的故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这条商路形成于何时?对当时中国有何积极作用?
(2)图二与图一有何联系?这部书对欧洲哪一事件产生了影响?
(3)通过上述材料与问题,你有何认识?
一位艺术家说过:“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下面那幅作品最能反映这一观点( )
A. 《蒙娜丽莎》 B. 《向日葵》 C. 《格尔尼卡》 D. 《美国的悲剧》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文中描述了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这件事的深层意义是( )
A. 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 B. 中国产品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待遇
C.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 中美两国关系恶化影响正常贸易
二战中一位德国老兵回忆说:“9月13日,我们的队伍突入市区,攻占了市中心的玛玛耶夫岗。双方开始逐街逐棱逐屋地争夺厮杀,光是火车站一个地方,双方就先后易手十多次。……我感到战斗打到这种程度时己经不再是一场争夺战略要地的单纯的军事行为。正是因为这个城市名称的象征性意义,希特勒和斯大林都下定了拼死争夺的决心,一个坚决要征服,一个誓死不放弃……”上述内容描述的战役是( )
A. 阿拉曼战役 B. 攻克柏林战役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